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在机器人辅助下对失语患者抽吸脑血肿手术,取得成功,患者手术后,当天恢复语言功能,第二天可下床自主行走。
机器人辅助抽吸脑血肿手术 手术规划导入手术室机器人,机械臂在定位仪的引导下自动定位、锁定靶点。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打一孔洞,植入导管,抽取了15毫升出血性液体。如果不使用机器人,完全靠医生根据术前影像片“盲抽”,不仅可能“抽不干净”,甚至由于插入导管的角度和位置偏移,而找不到血肿。借助机器人,手术效率也得以提升,从原来的至少2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医疗机器人 由我国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由计算式软件系统、实时摄像头和自动机械臂构成,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可以达到0.2毫米到1毫米之间,手术机器人配套光学摄像头和机械臂,术中实时导航手术器械相对解剖结构的位置。借助机械臂末端的操作平台,医生可以实施活检、抽吸、植入、放疗等12类术式,可用于脑出血、脑囊肿、帕金森、癫痫等近百种疾病的手术治疗。
患者术前情况
3个月前患脑出血,采取保守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只能说只言片语,且语速缓慢。术前CT检查显示,患者头部的血肿已经液化,增强核磁提示血液液化周边增强,压迫到了语言中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