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我国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我国每年有250万的新发卒中患者,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和残疾。然而,如果卒中致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其残疾程度将得到有效改善。可以说,及时的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预后有很好的正向作用。
目前,我国存在康复资源不足,康复人员匮乏,卒中患者缺乏康复意识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我国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困难重重。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康复方式,能够克服我国康复资源不足、康复医疗人员缺乏的限制,同时提高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评估与教育水平,以促进我国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帮助卒中患者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移动康复医疗模式是一种新的医疗组织模式,具有康复治疗时间短、非住院可实施、康复设备和工具卸载方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我国目前康复资源不足的情况。其主要操作方式是将肢体活动康复设备和器具携带于移动康复车,到达指定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后,将康复设备取下,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评价。
为更好地推进卒中患者的移动康复医疗模式,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联手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移动康复医疗模式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残疾程度的有效性研究”(2016年度“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力求通过医疗模式的创新,提高我国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一、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 移动康复医疗模式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残疾程度的有效性研究 |
项目编号 | 2016年度“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西医组,PX2016052 |
立项资金 | 15万 |
项目内容 | 本项目拟对符合筛选标准的卒中患者进行分组,通过对比移动医疗康复组、传统医院康复组以及未康复组这三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及效果,来探究移动康复医疗模式对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残疾程度的有效性情况。 |
目标地区 | 北京市朝阳区 |
目标人群 | 10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发病7天内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时mRS≥2;获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无症状及体征的静止性脑梗死;发病前mRS≥1;拒绝参与研究者。 |
起止时间 | 2015年10月-2018年10月 |
二、 项目执行
执行方案 | 1. 招募并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
2. 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根据不同组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康复治疗 3. 定期随访,并收集原始数据,组建数据库 4. 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研究报告并结项 5. 对项目进行总结并将经验扩展到全国 |
执行团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 | |
管理团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由该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组织实施,包括协调设计、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等 | |
专家团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康复领域专家 |
三、 项目合作
项目亮点 | l 创新性:移动康复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模式,具有方便携带、成本低的特点,应用空间广阔
l 示范性:结合基层卫生工作,推进移动医疗模式,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
合作机构 | 诚挚邀请与项目有关的各界机构积极参与,包括但不限于:
医疗器械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媒体宣传机构等 |
我们将提供 | l 强大的专家资源
l 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协会将按规挂牌 l 顺畅的合作落地对接 |
希望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与我们携手共同为我国癌症早筛做出积极的努力!
项目联系人:杨涵 18600507192